食安情報站

2022/11/15
消基會抽驗市售調味料 提醒消費者當心防腐劑


今年9月底食藥署發布的邊境檢驗結果中,有44種樣品因防腐劑不合格而遭到退運,其中有16項為醬料或調味料類商品。為此消基會針對市售調味料進行抽測,今(8)日公布檢驗結果顯示,本次抽驗的18件調味料的標示及防腐劑含量全數符合規定。消基會也特別提醒消費者,選購調味品時務必檢視內容物標示,調味醬若含有食品添加物外包裝一定要標示清楚,另外調味料的鈉含量較高,攝取量過多容易造成腎臟負擔。

依據消基會公布的「市售醬料酸類及酯類防腐劑含量檢驗報告」,該會於今年6月底至7月中旬間,再大台北地區量販店、超市及網路等地購買18件市售調味醬,包含魚露、辣椒醬、蝦醬及叻沙醬等民眾常使用的調味醬料。調味料產地除3件商品是台灣生產外,其餘15件都為進口:8件來自泰國,越南進口有3件、印尼進口的有2件,中國及菲律賓則各有1件。本次檢測的18件樣品,標示及防腐劑含量都符合規定。

消基會表示,常見的人工防腐劑有苯甲酸、己二烯酸、對羥苯甲酸酯類等。本次特別針對酸類及酯類防腐劑進行測試,有12件樣品未檢出防腐劑;另有5件檢出苯甲酸、1件檢出己二烯酸,不過含量都低於食藥署的標準,且外包裝的成分標示都有清楚標示含有防腐劑,符合「食安法」規定。

消基會指出,人體攝取苯甲酸後,會在肝臟中代謝且快速地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己二烯酸進入人體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但若攝取過量仍可能刺激腸胃道不舒服,引發噁心、嘔吐、肚子痛等症狀,過量的苯甲酸還可能會引發皮膚蕁麻疹、氣喘等過敏反應。

消基會也特別提醒消費者,購買調味品時一定注意標示,若商品含有甜味劑、抗氧化劑及防腐劑,包裝應清楚標示食品添加物名稱。另外,消費者也須多留意營養標示,調味醬含有鹽及食品添加物,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腎臟負擔,尤其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民眾,更需適當控制每日鈉攝取量,以免影響健康。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