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情報站

2018/07/13
小心雞蛋上的病菌-曲狀桿菌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The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 BfR)提醒民眾應注意雞蛋上存有細菌性病原菌-「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將可能造成腸道發炎,伴隨有胃痛、發燒等症狀,有時甚至會出現血便,不可不慎!該機構同時提供建議,幫助民眾了解如何預防感染。


曲狀桿菌屬於螺旋菌的一種,會存在於溫體動物的腸道,尤其是家禽。此病菌通常對家畜沒有影響,但可能對人體造成感染性的腸道發炎,而導致胃痛、腹瀉及發燒的症狀,或出現較異常的狀況,例如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據資料顯示,德國每年大約有70,000件曲狀桿菌所造成的腸炎案例發生,且有些微增加的趨勢,其中約50 ~ 80%的案例是由雞隻所傳染。


烹調不完全的雞肉是人類感染曲狀桿菌最常見的途徑,但雞蛋也可能成為傳染曲狀桿菌的來源,尤其是當蛋殼上附著有雞的糞便時,若糞便中含有細菌,就可能造成感染。


食品業者應採取適當的衛生措施,於雞隻產蛋或雞蛋包裝時,減少雞糞便汙染的可能性。此外,BfR現任所長Dr. Andreas Hensel教授表示:「藉由維持良好的廚房衛生,可降低感染的風險。」因此該機構建議消費者,應將生雞蛋與其他食品分開存放,接觸過蛋殼或生蛋後廚房器皿應完全洗淨,並且碰觸雞蛋後應徹底地沖洗雙手。


BfR指出,只有乾淨的雞蛋才可被使用於生蛋料理。一般來說,蛋及蛋料理只有經過適當加熱後才能被食用,以保障免受食源性感染,尤其是對於易感族群,例如身體防禦系統未發育完全者(幼童),或由於老化、疾病而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的人。


BfR利用風險輪廓(Risk Profile),視覺化雞蛋上曲狀桿菌之危害特性。由下圖可得知,該機構認為易受影響的族群為「一般族群與易感族群(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或低下者,如幼童、老年人及病人)」;接觸蛋殼上的曲狀桿菌後,健康危害的可能性歸類為「可能」;曲狀桿菌感染對健康所造成的損害為「輕度至中度」;此外,該機構將目前可得資料的可信度列為「中等」,表示尚缺乏部分重要數據;而消費者自身可透過「預防措施」來管控與降低風險。


資料來源: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