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情報站

2018/09/07
標榜無糖嬰兒副食品 7成高含糖

不少嬰兒副食品包裝標榜營養均衡、促進生長等吸引民眾選購,然而國內研究發現,市面上的嬰兒副食品僅六成五有標示含糖量;有標示含糖量的產品中,半數糖分超標,且標註「無添加糖」的商品,更有超過七成為高含糖量。嬰兒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從0歲開始養成對糖的嗜好,提升日後肥胖或罹患慢性病的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陳怡君與台大醫院營養師辜郁晴等人今年發表一篇研究,談嬰兒副食品的包裝宣稱與實際成分。研究團隊蒐集市售363件嬰兒副食品,針對包裝資訊與營養標示進行分析,產品包含麥片、蔬果泥、肉泥或餅乾等,不含嬰兒配方奶粉。


陳怡君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建議,糖的攝取量應少於每日攝取總熱量的10%,少於5%更佳,研究團隊以10%標準檢視市售嬰兒副食品。


結果發現,僅65.2%的嬰兒副食品有標示糖量。在有糖量標示的產品當中,有54.4%的糖量超標;包裝標註「無添加糖」的食品中,更高達72.9%含糖量過高,其中多為水果口味的產品。另外,包裝標榜營養、健康、促進生長發育等食品中,46.6%含糖量超標;包裝點明添加特定營養素,如β-胡蘿蔔素、維他命C、多元不飽和脂肪酸DHA等產品,其中51.9%含糖量高過標準。


陳怡君說,許多媽媽剛開始餵寶寶副食品時,以穀物麥片或簡單泥類食物作為起點,但研究顯示,七成的市售嬰兒米、麥粉與泥狀食品糖量超標,比嬰兒餅乾更甚。提醒家長選購產品時,別只看包裝上的廣告宣稱,更要檢視營養成分。


陳怡君說,這項研究不僅顯示市售嬰兒副食品含糖量高、成分標示須檢討,同時凸顯許多食品包裝上的廣告宣稱雖無不實,但卻誤導家長以為很健康。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規範3歲以下的嬰幼兒食品不得作健康與營養的廣告宣稱,但台灣目前並沒有針對嬰兒副食品包裝宣稱有更進一步的規範,小兒科醫師或營養師可協助引導家長多理解食品營養標示與嬰兒飲食原則。


資料來源:職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