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情報站
2020/02/12
氣炸鍋,仍有高溫調理食物產生致癌物質的疑慮,需斟酌使用
氣炸鍋標榜少油或無油就能模擬油炸食物的酥脆口感,讓想吃得健康的人趨之若鶩,在油品食安風暴時,更是造成搶購熱潮。
凌永健解釋,氣炸鍋是靠食材本身的油產生油氣循環來炸,有時食物油脂不夠,或食物體積較大如雞塊,為了不要外脆內硬,還是需要額外用油,且「不是因為少油,就能猛吃油炸物。」
他認為氣炸鍋畢竟還是以高溫調理食物,高溫炸油有釋出醛類、酸類風險;高溫炸澱粉類食物如馬鈴薯條,會生成人類可能致癌物丙烯醯胺。顏宗海也補充,高溫調理含蛋白質食物如肉,容易產生異環胺;油脂多的食物則是生成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兩者皆為動物實驗證實可能致癌物,對健康有風險存在,建議還是不要常吃。
專家叮嚀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表示,氣炸鍋在使用上沒有什麼大問題,但任何食材達到某個溫度會焦化,釋放癌變物質,油也會因過高溫而開始裂變,釋放有害物質。民眾應挑選可多段控溫的氣炸鍋,調理時儘量控制在180℃內,並搭配抽油煙機,才能真正吃得健康。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