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情報站

2020/05/19
加工、致癌食物難避免,怎麼吃才不超標?


現代生活中,總免不了各種速食、快餐。究竟常見的致癌食物有哪些?在很難完全避免的情況下,每週的攝取上限又是多少呢?

紅肉

紅肉在營養學上的定義並不根據肉類顏色而定,而是指含有肌紅蛋白的肉類,包括例如牛肉、豬肉和羊肉等 。攝取紅肉已被證實與增加包括大腸癌、乳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風險。

綜合多國癌症研究機構的建議,盡可能在日常飲食中以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取代紅肉,包括魚類、家禽類、堅果、豆類及豆製品。

每週紅肉攝取應該限制在350克以下。

加工肉類

英國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UK)建議每天不應進食多於70克的加工肉類,儘量選擇以魚柳、雞柳或瘦肉作為取代的食物。儘管如此,由於歐洲一項有45萬名參與者的多國研究提出每天進食50克加工肉,相當於兩片火腿或一條香腸,就會使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提高18%。加工肉類還是盡可能的少吃為妙。

油炸食物

在高溫油炸下,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油都會釋放出致癌物醛,不但會污染煮食空間的空氣,亦會殘留在食物和油中。除此以外,無論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為主的食物,在油炸的過程中都會額外產生環胺和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

營養師建議油炸時可使用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橄欖油,產生的有害的化合物會相對較少 。相反的,葵花籽油和亞麻籽油等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正常食用雖然比較健康,但研究發現於油炸用途時產生的毒性和濃度都較高。同時亦不應重覆將油多次煮食。

含糖飲料

研究顯示,包括果汁在內的含糖飲料亦是致癌成因之一。含糖飲料中所含的糖份會導致脂肪積聚於肝臟和胰腺等重要器官四周,引起血糖水平浮動和增加體內發炎因子,長遠會增加患上癌症的風險。研究表明每當每天含糖飲料的攝入量增加100毫升, 罹患各種癌症的風險就會增加18%,而乳腺癌的風險更會增加22%。

跟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Foundation)建議,每週從含糖飲料中攝入熱量不應超過450卡路里,約等於三罐可樂。

酒精

人體代謝酒精的過程會產生乙醛,會造成細胞DNA破壞,導致突變並誘發癌症。 數據顯示,喝酒越多,罹患頭頸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的風險就越高。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由於許多人缺乏用以分解酒精有害代謝物的乙醛脫氫酶(ALDH),喝酒時,容易導致致癌物質乙醛聚積,容易引起膚色泛紅和不適。喝酒後面紅的人受到的細胞DNA的破壞比有正常功能ALDH的群體可高達四倍。

營養師建議盡可能以零酒精攝取為目標,如果要喝酒,根據美國202年的最新U.S.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指引,男性應限制每天酒精少於1份,相等於350毫克啤酒或150毫克的紅酒,而女性則應按此減半 。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