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情報站

2021/01/18
你吃籠養蛋還是放養蛋?除了動物福利考量,原來營養成分及安全性也有差


為了響應動物福利及消費者健康,全台好市多14家門市今年全面販售「非籠養雞蛋」。專家表示,籠養雞隻幾乎無站立之地,不只蛋雞不健康,排泄物四散導致蛋殼易沾染排泄物,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增加。而非籠養雞因為可以四處覓食,雞隻健康,產下的蛋營養價值增加,吃了更健康。

您知道您所吃的蛋,是怎麼樣生產出來的嗎?國際組織槓桿基金會長期推動「智慧工作推廣植物性食物並保護農場動物福利」,該會項目經理謝利依表示,過去業者為了讓產能加大,採用籠養方式飼養蛋雞,多年來有許多動物組織調查發現,蛋雞的生活環境惡劣,幸運的雞可以站在自己的糞便上下蛋,不幸的蛋雞一輩子擠在同類間,身體無法著地。

籠養蛋雞活動空間小、蛋殼易沾糞便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調查更發現,台灣90%的蛋雞,每2到4隻為一籠,每隻雞只有約A4大小的格子空間,不只蛋雞憂鬱脫毛不健康,而且產蛋和排泄在同一空間,蛋殼沾染糞便量大,受到沙門氏菌菌株污染的風險更高。

歐盟調查 籠養蛋感染沙門氏菌高33倍

謝利依指出,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透過來自25個國家、共5,665蛋農的資料分析,發現籠養的雞蛋生產模式,在受關鍵沙門氏菌菌株感染的風險,比非籠養的雞蛋生產模式高至33倍。而在其他國家的相關研究中,也有這樣的發現,目前歐盟已經禁止蛋雞籠養的方式。香港TVB電視台的「東張西望」節目中,在近幾年也曾針對雞蛋做了一個實驗,發現籠養雞蛋的蛋殼上的菌落密度,比非籠養的高6000倍。

非籠養蛋營養加分 膽固醇低

而所謂「非籠養」,指的是平飼與放牧兩種,讓雞隻可以自由活動,雞隻的活動空間大,雞的運動量夠,而且能發揮自然覓食的天性。很多人都發現,籠養雞蛋蛋殼易碎、蛋白如水、蛋黃一碰就破。據國外研究指出,放牧的雞蛋比起傳統飼養法所生產的雞蛋,膽固醇少1/3、飽和脂肪也少1/4。維生素A增加2/3,Omega-3脂肪酸高2倍、維生素E高3倍,β-胡蘿蔔素更增加7倍。連蛋白質含量,非籠養雞蛋也比籠養蛋高13%。

謝利依說,購買非籠養雞蛋,不僅更符合人道主義、兼顧動物福利,而且雞蛋污染風險降低,蛋的營養更高,吃得更健康也更安心。

買非籠養雞蛋 認明友善雞蛋聯盟標章

除了好市多賣場,包括家樂福、全聯、棉花田等賣場也有提供非籠養雞蛋。希望吃得健康又兼具愛護動物者,選購非籠養蛋請認明「友善雞蛋聯盟標章」,才是真的非籠養雞蛋。


資料來源: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