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情報站

2022/05/23
鱈魚、油魚傻傻分不清? 食藥署:選購前應留意產品標示


不少民眾對於肉質鮮美的鱈魚情有獨鍾,但是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鱈魚產品,到底哪些才是真的鱈魚呢?為了讓鱈魚的消費資訊更透明,食藥署已規定唯有「鱈形目」的魚種才能標示為「鱈魚」,以利消費者正確選購。

食藥署指出,為了讓鱈魚的消費資訊透明化,規定唯有「鱈形目」的魚種才能標示為鱈魚,例如大西洋鱈、大頭鱈(太平洋鱈)、格陵蘭鱈及黃線狹鱈等,而市售圓鱈(俗稱智利海鱸)、扁鱈(俗稱大比目魚)非屬「鱈形目」,應標示通俗名稱或與魚種名稱併列標示,以利消費者正確選購。

留意產品標示 避免混淆油魚與鱈魚

食藥署表示,油魚也是常和「鱈魚」混用的魚種,它屬於帶鰆科魚類,常見熱帶和溫帶海洋,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通稱,含有人體無法分解吸收的蠟酯,對於消化功能不佳的民眾,多食會有放油屁、解油便等腸胃不適症狀。雖然國內沒有禁食油魚,但業者若以油魚冒充鱈魚販售,將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相關規定。

食藥署呼籲,一般民眾在購買鱈魚商品時,其實不容易從外型加以分辨,因此,提醒民眾購買時多留意產品標示,正確識別魚種,才能買得安心,吃得放心。另外,食藥署已建立常見鱈屬魚類及圓鱈、扁鱈之相關檢驗方法,相關資訊可查詢本署網站。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