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情報站

2022/09/14
南投衛生局抽驗市售食品真菌毒素 發現2件不合格超標


台灣高溫多溼,最適合各種微生物的生長,對食物的保存是一項挑戰,南投衛生局近來針對市售食品真菌毒素進行監測抽驗,品項包括花生糖製品、堅果類、藜麥、白米、麵條、薏仁、玉米製品等,結果發現外來食品2件不合格超標,其中1件移苗栗縣衛生局處辦,1件移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處辦。

衛生局長陳南松指出,台灣因為環境潮濕,若食品保存不當可能會使黴菌孳生,黃麴毒素主要是由黃麴黴菌產生的二級代謝產物,具肝毒性,大劑量食入會引起肝毒性發炎、肝出血及肝細胞壞死,黃麴毒素經常污染花生、玉米、米、麥及堅果類等作物,濕熱氣候下攝氏24至28度、水活性0.93-0.98,剛好適合這種黴菌的生長條件。

南投衛生局指出,黃麴毒素具有高度肝毒性、致突變性及致癌性,已被訂定為人類一級致癌物質,容易被黃麴毒素污染的產品為花生、穀物、玉米及辛香料,此次執行市售食品中真菌毒素監測,抽驗共計稽查20家,抽驗30件食品,檢驗結果28件合格,2件不合格。

陳南松說,真菌的孢子能透過空氣、風力、水流、人和動物等方式來傳播,食品業者應確保原物料符合衛生規格,特別注意花生等榖豆類食品的貯存、運輸及販售過程,提醒消費者選購穀類食物時,可以依有效日期、包裝完整性及販售儲存樣態作為選擇參考;食物如有發霉、變色或超過有效期限,應丟棄勿食用。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